/>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先行者:上海港和青岛港口集疏运智能化创新
发布时间:2020-11-26 09:23

先行者:上海和青岛港口集疏运智能化创新

 


 
       针对中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相匹配,占比较低且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中国港口行业正在努力改善集疏运系统,提高集疏运效率

 

先行者:上海和青岛港口集疏运智能化创新

 

  针对中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相匹配,占比较低且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中国港口行业正在努力改善集疏运系统,提高集疏运效率,其中走在前列的是上海港和青岛港——上港集团的洋山港智能重卡、苏州ICT项目等均在积极尝试中,青岛港首创全球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

 

  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在2020年“7.11中国航海日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贸易和港口的相关度不如国际贸易那么强,但是随着国内贸易提升和政策引领,特别是国内贸易随着跨区域流动的发展,它对港口的相关性和依存度也会逐步提高。所以建好这个共有的通道,是港口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上港集团在打通港口两端上下游物流和港港之间的合作,以及港口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上需要做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也为双通道建设作出贡献。”

 

  上海洋山港:智能重卡在路上

 

 

  上海洋山深水港作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洋山港四期码头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使用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依托智能控制系统作为“超级大脑”将是其发展趋势。

 

  东海大桥作为洋山港唯一的陆路集疏运通道,此前设计的通行能力是约1000万TEU,目前已趋近饱和状态。《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获悉,2019年,洋山港吞吐量达到1980.8万TEU。

 

  未来洋山港自动化码头将继续释放集装箱吞吐能力,实现630万TEU以上吞吐能力,而随着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的建设,未来还将增加800万TEU的设计吞吐能力。

 

  东海大桥已经超负荷运作,再加上集卡进出时间段的不均衡性,东海大桥在个别时间段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拥堵情况。为此,智能重卡应运而生。

 

  《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获悉,“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线项目”是中央企业和上海地方企业聚焦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之一。上汽集团、上港集团、中国移动三家企业联合制定《“深水港物流园区—东海大桥—洋山港”智能重卡运营技术方案》,对自动驾驶、5G通讯、V2X(车辆与环境互联)、ITOPS(集装箱码头智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现场测试。上港集团主要承担业务场景搭建和港口运营系统研发等相关工作。该项目全线长40.75公里,开放道路37公里,涵盖港区内部道路、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多个场景。目前,已有5台以上的智能重卡正在测试运营中。

 

  未来,从洋山港一期码头运出的集装箱,将穿越32.8公里长的东海大桥运输到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智能重卡不仅运用智能驾驶,还将组成编队,成队列行驶,可以缩短行驶间距,从而大大提高洋山港的智能转运效率和东海大桥的通行能力。

 

  洋山港智能重卡项目从测试运营到全面实施还有一段路要走,不过,该技术在临港及洋山港的应用及推演路径已经开始。6月,上港集团联合THE联盟4家成员单位举行“上港临港场站集并试点项目”(ICD试点项目)签约仪式及项目发布会。ICD试点项目旨在引导集卡将部分航线出口集装箱先集并芦潮港中心站堆场,再由上海港集中预约二次送港方式,在东海大桥通行低谷时间段合理安排集卡进港,以缓解东海大桥的拥堵和港区场地的紧张,促进洋山港整体运作效率及集卡周转效率提升,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为洋山港智能重卡技术在临港及洋山港的应用创造了推演路径。

 

  据《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获悉,上港集团11月10日发布公告称,ICD试点项目自7月1日试运行以来运作顺利,于11月18日起结束试运行。ICD试点项目在缓解东海大桥压力,降低客户物流成本以及优化临港集疏运体系方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数据。洋山港智能重卡项目的正式实施指日可待。

 

  苏州ICT项目:打造全新集疏运模式

 

  除了ICD试点项目外,苏州ICT项目的启动是上港集团在推进港口物流发展中的又一次重要尝试。10月16日,上港集团苏州ICT项目在苏州白洋湾口岸作业区正式启动,公铁水三路同时发运。该项目由上港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同盛物流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苏州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构建一站式+一键式物流信息平台,可前置港口服务、降低客户成本并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社会痛点。

 

  物流信息平台受理客户委托后会将业务指令推送至ICT,客户可安排集卡至ICT提取提前调运的空箱至仓库进行装箱作业,待完成后再将重箱送还ICT,集装箱进入ICT后即视同进入上海港。仅“提空送重”这一环节,货主即可省去90%的集卡运输里程。

 

  此外,苏州ICT项目还将提供更多定制化套餐。客户将货物由ICT疏运至上海港,可综合考虑价格、速度、便利性等因素,选择水路、公路、铁路等三种方式。整个集疏运环节,客户可通过ICT信息平台一键式完成办理单证、缴费、查询位置等业务,并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数据实时互通。

 

  面对当前国际复杂多变的形势,上港集团聚焦做强做优主业,全力打造港口智能化运营、管理与服务体系,成立了洋山、外港、内贸三大片区,以片区化管理实现统筹、集聚效应。上港集团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致力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持续加强与长三角港口以及铁路、公路之间的协同共建,积极尝试丰富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互通,努力成为港航业内值得信赖的港口运营及物流服务供应商。

 

  青岛港:首创全球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

 

 

  在港口货物吞吐量及海铁联运箱量双双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青岛港前湾港区也面临集疏运压力。青岛港在2017年投产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后,近期与中车长江集团长江公司又创新提出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

 

  11月13日,青岛港与中车长江集团长江公司举行“青岛港集装箱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合作研发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首创全球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落地青岛港。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空轨技术与码头集装箱业务相融合,实现港口的智能、高效、无缝衔接。

  智能空轨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跨界融合的交通理念,以立体思维构建未来港口物流的集疏运网络,以科技创造智慧交通美好未来。

 

  智能空轨解决了公路、铁路、水路等传统运输方式弱衔接、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同时具有延展性强、兼容性好、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更安全、高效、环保和经济的新型立体运输方式,代表城市、港口、物流智慧交通的发展方向。

 

  据悉,该示范项目将在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进行建设,一期工程起于自动化码头海侧,止于相邻的人工码头箱区,线路长度612米,计划于2021年6月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将延伸至前湾港北岸铁路港站。全部建成后,全线长约9.5公里,年运输能力达150万TEU。

 

  该示范项目将采用智能空轨系统与AGV(自动导引车)、IGV(智慧型引导运输车)、无人集卡和有人集卡多种交互方式,精准对接海铁联运、中转业务、海关查验等8种港口业务形态,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北斗定位、机器视觉、激光扫描等高科技,实现智慧港口建设新突破。

 

  该示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的质的升级,彻底破解平面运输的交叉、拥堵等交通安全瓶颈,同时将打通集装箱从铁路港站到堆场的“中间一公里”,实现港口、陆路、铁路联运“零换乘”,进一步提升青岛港集装箱集疏运能力和效率,扩展港区发展空间,对城市立体轨道交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2020年第45期 

 

 
绿色低碳 山东港口换电站换电量破1500万度
浙江海港智港通蓄势赋能 释放港口新质生产力
强港绿动 浙江嘉兴港务环保提升改造工程投运
刷新进度条 天津港集团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完成风机吊装 打造零碳港口
中远海控甲醇双燃料改造将年减碳排放36万吨
连云港港中哈物流基地首台纯电动堆高机交付
广州港集团外轮理货公司再获两项软件著作权
浙江海港拖轮绞缆机“油改电” 降本数万元
山东港口首台“油改电”正面吊正式交付
 

版权所有©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 沪ICP备10215705号

运营 烟台华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