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集箱信息


港兴通天下 “海丝”续新篇
发布时间:2018-02-07 15:59

        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五载砥砺耕耘,“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港口,是“海丝”上的明珠,是世界人民文化与贸易交流的纽带。近年来,秉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码头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之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马来西亚关丹港……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却都有着饱含情谊的“中国故事”。——编者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产业集群齐发力 用心经营赢信任

  站在比雷埃夫斯港——希腊最大港口,面向大海,满眼的蓝,在这里,更有一种蓝,被称作“中远海运蓝”。

  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位于雅典西南,岸线总长24公里,陆地面积272.5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达650万标箱,是欧洲前十、世界排名第38位的港口。

  2008年6月12日,原中远集团以5000万欧元的对价竞标获得了比港2、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的特许经营权,成立了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PCT)。经过近8年的辛勤耕耘,比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6月1日,中远海运团队全面接管PCT。那时,正值全球航运形势低迷、希腊整体经济环境持续恶化。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任中远海运PCT管理团队带领中希员工迎难而上,实现逆势增长。

  “待3号码头完全建成后,整个PCT码头年吞吐能力可达到620万标箱,可同时为3艘1.4万标箱以上船舶提供高效的装卸和配套服务作业。”PCT董事总经理张安铭介绍起公司竞争优势时如数家珍。目前,中远海运通过发挥集装箱板块和比港的协同,将码头的吞吐量从接管之初的68万标箱提升至2017年的413万标箱。

  PCT的成功,为中远海运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务局(PPA)多数股权,争取更大的舞台奠定了基础。2016年8月10日,中远海运和希腊共和国资产发展基金共同签署了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多数股权交易完成备忘录,以3.685亿欧元的对价完成了对PPA67%股份的收购,正式成为PPA控股股东,接管了比雷埃夫斯港的经营管理。

  中远海运接管PPA之后,成立了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在集装箱码头、邮轮码头、修造船等板块持续投入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优化整合比港业务板块,全面提升港口运营能力,力争把比港打造成欧洲的枢纽港。以修船板块为例,交接后,公司完成了比雷埃夫斯1号和2号船坞的修理工作,已经可以修理小型船舶;在仓储板块,比港现有7600平方米的仓库,主要客户有惠普、英美烟草等,目前仓库已经供不应求。2017年,比港整体盈利达4700万欧元。

  “对接集团‘6+1’产业集群,公司正逐步明确比港未来发展规划,全力实施集装箱码头、中欧陆海快线、邮轮码头、修船板块、物流仓储、汽车船码头等发展战略,努力将比港打造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海陆联运的桥头堡、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和中东欧、巴尔干地区的南大门。”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总裁傅承求说。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远海运高度关注工人发展,并努力为当地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7年年底,中远海运为当地直接创造工作岗位2600个,间接创造岗位8000多个,直接经济贡献7亿欧元。

  PCT商务经理塔索斯·万瓦奇第斯是中远海运接管PCT后的首批当地员工之一,他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在工作生活中因文化不同而彼此尊重的难能可贵。“我为自己当初加入中远海运感到庆幸和自豪。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希腊带来更多机会,比港成为了打开欧洲南大门的枢纽,希腊将会在这个倡议中受益良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亲历者和受惠者,塔索斯获邀参加了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分论坛上发言。

  “到比港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眼中的香饽饽,现在只要我们的招聘信息一放出去,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简历投过来。”中方人事部经理说。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合力建设自由区 唤醒天然深水港

  “几十年以来我们都在设想瓜达尔的发展潜力,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瓜达尔自由区将成为‘一带一路’上又一个可见证的成果,为俾路支省带来繁荣,给巴基斯坦带来巨大发展潜力,为中巴两国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巴基斯坦总理沙希德·哈坎·阿巴西在1月29日举行的瓜达尔自由区开园仪式上表示。同日,第一届瓜达尔国际商品展销会也成功举行。

  2013年,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港口运营权由原来的运营公司移交给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港控)。在两国政府、工商界、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瓜达尔港口及自由区项目发展进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一个沉睡多年、寂寞无声的港口正逐步展现其活力。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港控已经投入5000万美元,用于维修港区道路、堆场、码头装卸设备、海水淡化、供油和港区监控等系统。2017年新增了5台集装箱桥吊,新建了10万平方米堆场,增添了最先进的集装箱扫描设备,把原来日产10万加仑的海水淡化厂扩容到了22万加仑,增加了两套污水处理系统,新增绿地8万平方米,新建石油液化气接收站1座。目前,瓜达尔港可处理散货、集装箱、滚装货物、石油液化气等各种业务,已经具备全作业能力。

  以往,巴基斯坦政府化肥进口是瓜达尔港唯一货源,近两年巴基斯坦停止化肥进口,给瓜达尔港经营造成巨大压力。中国港控通过免收滞港费和最长3个月的货物储存费,降低港杂费用、提供陆路运输服务等优惠措施,吸引船东和货主经过瓜达尔港周转货物,培育瓜达尔海运市场。中远海运、中国外运等远洋船舶积极停靠瓜达尔港,有力支持了瓜达尔港口发展及自由区建设。中远海运计划今年3月开通每周一次的固定集装箱航线,将从根本上解决“有船无货,有货无船”的局面。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南大门,瓜达尔港的开发关系全局,而规划面积约923公顷的瓜达尔自由区建设是重中之重。

  自由区开发是瓜达尔港运营协议的一部分,中国港控接手瓜达尔运营权之后,马上启动了自由区建设开发工作。目前已经投入近2.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一个面积为25英亩,路、水、电、通讯、安全围网、垃圾处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园区已经建成。

  令人欣慰的是,在自由区起步区建设的同时,招商工作也同步完成。目前,起步区所有地块已经租赁完备,吸收了包括酒店、银行、保险公司、金融租赁、物流、海外仓储、粮油加工、渔业加工、家电组装等30多家中、巴企业入驻,直接投资额超过30亿元。入驻企业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50亿元,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

  中国港控对瓜达尔的发展目标是利用港口的优越地理位置,积极发展物流、国际贸易、来料加工、旅游等业务,促进瓜达尔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举办一年一度的瓜达尔国际商品展销会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展销会得到了巴基斯坦、中国、伊朗、阿富汗、沙特、阿曼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商界人士的热烈响应。由于需求超过预期,原来计划的100个展位已经增加到150多个,参观人数超过2.7万人。

 

  马来西亚关丹港

  “两国双园”促产能合作落地生根

  伴随着隆隆的响声,2017年12月28日,在马中关丹产业园首个入园项目——年产350万吨联合钢铁厂的轧钢项目车间里,第一条生产线的棒材及高速线材试产成功。此次试产标志着中国大陆在海外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全流程综合性钢铁厂、同时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钢铁厂正式步入产出阶段。

  “港—产—园”联动发展模式是实现国际产能合作落地生根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3年2月5日,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园,其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形成“两国双园”,是世界上首对国家级姊妹园区。

  2013年10月,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港集团)签署了马来西亚关丹港40%股权的收购协议,2015年完成收购工作后,关丹港成为北港集团在海外入股的第一个港口。在中马双方股东的共同努力下,关丹港成功争取到了由当地政府批准的长达60年的特许经营权,此外马来西亚财政部还设立了关丹港自贸区。

  “目前,关丹港正在拓建新深水港区,一期两个15万吨深水码头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其中第一个15万吨级深水码头将于2018年一季度建成投产,第二个深水码头计划在2018年12月建成。”在港口现场负责建设的北部湾控股(马来西亚)有限公司项目二部副总经理叶竟涛介绍,关丹港新深水港建成后,将成为马来西亚东海岸第一大散货码头,港区总吞吐能力可实现翻番达到5200万吨。

  中方股东入股后,关丹港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及业务往来日益密切,北港集团还开通了北部湾港至关丹港的直航航线,为马中关丹产业园入园项目提供了强大的物流运输保障。以港口为龙头,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港—产—园”联动发展模式系统解决了制约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短板,为全方位、全产业链国际产能合作构建了良好平台。

  “截至目前,共有10个项目与马中关丹产业园签订了投资协议。”马中关丹产业园马方负责人介绍,其中包括年产350万吨钢铁项目、年产350万吨石油炼化项目、年产1200万套汽车和工程车轮胎生产项目、年产20万吨氮磷钾复合肥项目、年产10万吨铝型材加工项目、年产20万吨日用及工业陶瓷生产项目等,协议投资额超245亿元。这些项目基本都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也是中国先进产能的代表,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范例。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共有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生物科技等不同行业的超过40家企业专程赴关丹产业园考察、调研,并表达了入园意愿。

 

  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

  在本土化运营中注重文化融合

  一亿标箱,对于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港口)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数字。2017年,该公司港口项目全年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3亿标箱,同比增长7.5%。其中,海外业务贡献1835万标箱。

  作为招商局港口在海外首个主导投资建设运营的集装箱码头,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CICT)的意义非同一般。

  CICT由招商局港口与斯里兰卡港务局(SLPA)合资成立,总投资额为5.5亿美元,年设计吞吐能力240万标箱,建造4个泊位共1200米集装箱岸线,是南亚地区中唯一可停靠1.9万标箱级集装箱船舶的码头。

  抢占船舶大型化发展的时代先机,是CICT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2014年4月,项目提前完工,当年即完成68万标箱吞吐量,那正是全球第一批超大型集装箱船只订单交付下水的时期。2015年,CICT吞吐量突破150万标箱并实现盈利,2016年、2017年则分别实现吞吐量28.7%、18.5%增长。

  “CICT的发展得益于总部、母港和兄弟单位的工程、操作、市场和管理实践。”招商局港口海外运营总监刘云树说,希望CICT的经验也可以在其他项目上复制。

  促进文化融合,积极推行本土化运营,是CICT运营中总结的重要经验之一。CICT项目上,中方员工仅占比2%,管理层中,本地团队更占多数。如何让团队精诚合作,刘云树给出了答案。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一般地,中方员工的英语口语水平较之本地员工有一定差距。“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认知问题。”刘云树说,“有个别同事认为听不太懂本地员工讲英文是因为他们带有浓厚的印巴口音。后来发现英国人与他们沟通溜得很,原来是我们自己的哑巴英语使然。”

  解决方案除了加强对中方员工的培训之外,就是强制要求。英语培训一律免费;周六公司内部培训人人需要上台用英文演讲;英语为工作语言,哪怕是中方员工之间的邮件交流均需英文,交谈时一旦有斯里兰卡员工在场,需全部改说英文等。

  行为习惯可以说是文化的另一体现。CICT制定了详细规章,包括开会不能迟到或讲电话,所坐的凳子需要还原,不可大声讲话,不能在食堂用餐需及时请假,24小时回复邮件原则等,有些还一一与罚款挂钩。

  为了使招商局港口的管理得以较好地实施,CICT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将首批约30名斯里兰卡码头机械操作员工送到深圳母港实地培训3个月,使其认同中方的操作管理;将所有本地中层以上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香港和深圳接受全程以英文为载体的认知培训,促其适应中国式管理;在公司各岗位引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多劳优劳多得,杜绝“大锅饭”的管理理念,使蛇口基因一脉相传;积极对接总部在安全、操作、财务、商务、法律等方面的培训、考核、评奖等,使之融为一体。

  “想员工所想,政策推广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刘云树说。海外项目中员工工会问题是个棘手难题,为此,我们主动成立员工问题咨询委员会,民主选举出管理委员会成员,随时收集员工关注问题并及时处理。

  此外,作为国际化人才培训点,几年来CICT为近30人提供了海外岗位培训,并积极协助招聘海外英才,为公司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作贡献。在新项目开发的过程中,CICT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总部在南亚区域的项目开发功能,成立了孟加拉办事处,并积极协助总部开拓了汉班托塔港等项目。

                                                                                                                                                  来源:交通运输部

 
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书记提新要求
习近平向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
李强出席进博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港口协会八届五次会长会议召开
2022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单项评比优胜
集箱港口自动化改造技术发展论坛召开
中国港口协会正式发布《一流港口建设报告》和“中国智慧港口发展成果”
新发展 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启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
 

版权所有©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 沪ICP备10215705号

运营 烟台华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