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集箱信息


上海港一线桥吊司机的坚守与自豪
发布时间:2018-11-30 15:01

责任担当亲力亲为 见证了上海港集装箱跨越式发展

上海港一线桥吊司机的坚守与自豪

 

 

上海港一线桥吊司机的坚守与自豪

一位桥吊司机能亲历多少次历史性时刻?


         2003年11月,上海港第1000万标准箱集装箱在振东分公司起吊;2006年12月,上海港第2000万标准箱集装箱在盛东公司起吊;2011年12月,上海港第3000万标准箱集装箱在盛东公司起吊……谢誌钦,盛东公司现场作业主任、曾经的桥吊司机,是这3次历史性突破的亲历者。

 

 

          说起这三次跨越“千万”的经历,虽然时隔多年,谢誌钦激动之情仍溢于言表:“当时很兴奋,但也很平静。我端坐在驾驶室里,手边的每一个操控手柄都稔熟于心。虽然这一箱对上港集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对我个人而言,反复对自己说,这是我作业的万千个箱子中的一个。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平常心,使我在工作中能始终保持着专注,安全平稳地完成这历史性的一吊。”既兴奋又平静,“稳、准、快”,谢誌钦历经外高桥港区的起步与磨砺,又经受洋山港区的提升和淬炼,如同上海港众多一线桥吊司机一样,拥有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当然,在我作业完毕后,领导过来亲切地同我握手表示祝贺,那时我觉得挺激动的,脸都红了,一种荣誉感油然而生。我才意识到,自己直接参与、见证了集团箱量的历史性时刻。”

 

 

        1978年9月,“平乡城”轮满载着百年老港的梦想,在基于军工路码头改装的泊位,开辟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如果说这拉开了上海港集装箱发展的序幕,那么2005年洋山开港,则标志着上海港实现从“河港”、“江港”到“海港”的历史性跨越,跻身世界大港行列。

      “我所经历的历史性突破,最后两次都是在洋山港区完成的,而且,驾驶的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双起升双吊具岸桥。”谢誌钦告诉笔者。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集装箱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桥吊作业设备的“改朝换代”。

        桥吊(BRIDGE CRANE),码头的心脏力量,作业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码头的货物吞吐能力。资料显示,从第一代桥吊(起升高度18至20米,可向海面伸出28米),到第二代(升高25米,前伸40米),第三代桥吊(升高32米,前伸50米),再到目前普遍装备的第四代桥吊,升高达43米,前伸至65米远,吊起越来越重的货物,为上海港桥吊司机所自如操纵。

 

一位桥吊司机需要怎样的态度和精神?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如果你熟悉冠东公司桥吊司机施代荣,对他常挂嘴边的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这是将近14年的桥吊操纵工作经历带给他最大的启迪,同时也是他日常生活、学习中所恪守的一条“金科玉律”。

 

 

        2005年12月,完成“洋山开港第一吊”的他,登上了彼时《解放日报》头条。谈起当时的情景,施代荣仿佛依然历历在目:“我2003年进港(外四期)工作,当时的船型以件杂货为主,还都是小船,不是标准集装箱船,设施陈旧不说,使用的还多是克林吊。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做一条‘三夫桥’轮,以前没有做过,船很破旧,隔槽状况也很不好,甲板上位置都不能靠,如履薄冰般地完成这一任务后,人好像一下子要虚脱了。”

        忆当年,这也许只是当时所遇到的各种各样桥吊作业困难中很普通的一次,但对桥吊司机而言,每一次挑战都必须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当时我的带教师傅是从开小铲车转行过来的,也只比我多开了两个月桥吊,面对千变万化的桥吊作业环境,靠的还是组织自己摸索,以及一颗平常心。”施代荣所说,与谢誌钦不谋而合。

 

 

        专注、平常心、安全意识、自我约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这些成为接受采访的上海港桥吊司机口中,用来定义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高频热词”,或是改革开放历程中桥吊司机群体所秉持的共同价值观,或者说是上港人精神品格的自我诠释。

       如今,“保船期、保服务、保通畅”,党工团突击队,“三新三重”立功竞赛,劳模创新工作室,百师百徒……让桥吊司机能够脱颖而出的载体平台日趋丰富,这给了他们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展示风采的舞台。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无论是千里路还是千万事,只要咬定目标,就没有上港人攻克不了的难关,“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刚正不阿、勇立潮头”优良传统也必将接续传承。

 

一位桥吊司机该怎样面对未来?


         作为全国劳模张彦团队的一员,谢誌钦与张彦一起连续四次创造了桥吊台时量装卸效率的世界纪录。还多次刷新了上海港集装箱“龙虎榜”纪录,参与了洋山二期码头世界最先进的双起升双吊具岸桥的调试及其操作法的编撰。他通过自己不断学习钻研成为高级技师,如今又由一名桥吊司机成长为现场作业主任。

 

 

 

        “得益于改革开放,上港集团的发展日新月异。去年洋山四期自动码头的投入使用,科技创新的脚步在逐步加快,集团的未来一定会是智能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港口服务商,不断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谢誌钦感言。

       “我觉得未来的上海港更加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更加需要重视科技创新。”施代荣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码头现场一线工人会越来越少,有智慧的管理者会越来越多,某一天普遍意义上就会实现智能化”。


        展望未来,多次参与集装箱码头新装卸工艺和新作业模式生产实践的谢誌钦和施代荣,为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的代表,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画像”。

 

 

         2017年12月29日,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个集装箱被远程操控的桥吊稳稳吊起,箱身上“2017年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第4000万标准箱”字样格外醒目。这标志着集团迈上了新的发展能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了新时期。

 


        从1978年“平乡城”,到2005年“洋山开港第一吊”,从1984年突破10万标准箱,到2007年逾越4000万标准箱大关,时光总是在发展中留痕、在传承中闪耀。这些无疑构成了上海港的一个又一个新起点。

 

        新起点,新高度。对每一位上海港桥吊司机而言,要从思想、业务、新知识新技能上挖潜增能、开拓创新,努力实现自我突破,勇于承载世界第一集装箱大港的新使命。

        新起点,新高度。对每一位上港人而言,要从职责、使命和担当去理解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开启强港发展和“四个港口”建设事业的新征程。

 

                                                                                                                                       来源:海港报  上港家园





 
北部湾港6个泊位获批正式对外启用
天津港顺利接卸首艘大型甲醇动力船
北部湾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
山东港口云南(昆明)内陆港成立
北部湾港首季成绩单新鲜出炉开门稳
江苏港口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广州南沙港区刷新单船集装箱装卸纪录
春潮涌动催人进上港人不懈奋斗拼开局
双增长 天津港集团首季生产开门红
实干争先 辽宁港口生产拼出首季红
 

版权所有©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 沪ICP备10215705号

运营 烟台华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