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集箱信息
|
青岛港套泊作业可为码头增收3000万元
|
发布时间:2020-06-20 16:46
|
青岛港套泊热接引航作业可为码头增收3000万元 5月1日晚18时,达飞轮船(中国)有限公司船舶“正利德比”轮 OKRBNW航次到达青岛港。此时码头泊位上“长准”轮1086W航次刚刚完货。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正利德比”轮必须等到在泊的“长准”轮先行离开,才能启动进港程序。由于天气原因,“正利德比”轮向交通运输局青岛港引航站申请研究提早靠泊方案。
青岛港引航站果断决定对进出港两艘船舶同时开展引航操作, 18:43分“长准”轮离泊,18:40分引航员登上“正利德比”轮,该轮于19:50分靠泊QQCT码头并于第二日12:18分完货离泊,比正常班期提前近5个小时,大大压缩了船舶在泊停留时间。帮助港航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码头效率的制胜法宝就是青岛港引航站联合青岛海事局交管中心、轮驳公司、集装箱码头四方协同合作完成的船舶港池内“套泊热接”作业引航操纵法。这一靠离泊新模式,目前为全国首创。 青岛港引航站急企业所急,通过创新引航作业缓解港航企业燃眉之急,分别收到达飞轮船(中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岛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等航运企业的感谢信,青岛港引航站高超的业务水平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获赞。 青岛港引航站副站长窦佩军告诉记者,在常规情况下,离、靠同一泊位的船舶,在码头船舶离泊2小时后,靠泊船舶才能开始靠泊作业,如果多条船舶同时离泊,则靠泊船需等待的时间会更长,由此,造成了泊位非作业时间的增加,降低泊位利用率和通航效率,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港口产能发展。 港池内“套泊热接”实际是一种为减少大型集装箱船在港靠离泊时间,克服港口进出港航道狭窄(单向通航)的困难,在出港船舶未离开码头,或者已经离开码头但仍在港池内调头时进港船已经提前进入前湾港水域准备靠泊的作业。在此过程中,对引航员准确控制时间、掌控靠离泊节奏、精准控制船位等技术要求极高。为实现这一挑战,青岛港引航站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智能创新引航工作室”,充分论证青岛港风、流情况和码头前沿掉头区水域范围等自然条件,在实践中克服船舶尺度大(最大船长400米)、可用水域有限、船舶转向角度大、操纵距离短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运作程序和成熟的引航经验。目前该引航作业模式在油轮码头的靠离泊作业中也收到理想效果,有效缓解了青岛港油轮压港现象。 “套泊热接”作业经济效益显著,一次作业可以为靠泊船舶节约时间约1小时至1.5小时。根据船舶大小,可为每船节约运营成本17至28万元。对于码头而言,一次“套泊热接”作业可以为一个泊位增加1.5小时左右工作时间,增加收入约8万元(根据船舶大小有所不同)。随着“套泊热接”作业相关方彼此配合的不断加强,初步估算,“套泊热接”作业全年可为码头公司(集装箱码头和油轮码头)增收达3000万元。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