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八年,是时代大潮奔涌不息、强港征程波澜壮阔的八年。特别是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第十次亲临宁波舟山港考察,作出了要努力把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世界一流强港的重要指示,全体海港人备受鼓舞,掀起了新一轮强有力的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热潮。 当前,浙江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已步入快车道。在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八周年之际,集团宣传平台推出系列文章,展现强港建设三年多来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辉煌成就,激励广大海港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强港建设中去。本期,让我们聚焦强港“基石”如何铸就,一探浙江海洋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美丽蝶变。 当时代的齿轮加快转动,千年古港与“世界一流强港”生成了千丝万缕的关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联动浙东南沿海、浙北环杭州湾以及全省内河网络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2027年前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夯实硬件基础。 “龙”腾四海逐浪高 俯瞰东海之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龙般蜿蜒在海岸线上的宁波舟山港。这里有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超200座,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超120座,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可以接靠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矿船、油船。每天,百余艘船舶在这里停靠、数百万吨货物在这里装卸,让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以前,几千箱的货轮就算大船了,现在不得了,动不动就是载箱量超2万标箱的‘巨无霸’!”在全国劳模、北三集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眼里,货船越来越大,码头泊位也越造越大,吞吐量自然也就节节攀高。2021年4月,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1号集装箱码头工程竣工验收,为这座早已多年“超千万箱级”的全球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添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在穿山港区西南侧的梅山岛上,以智慧绿色著称的梅山港区,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泊位建设马不停蹄。2016年6月30日,在宁波舟山港域的佛渡水道,随着第一根桩被缓缓打入水底,梅山港区6号至10号集装箱码头水工工程奏响了建设乐章。接下来的几年间,该工程几乎以一年一座泊位的进度,建成、交付、投用。2022年9月,梅山港区10号泊位水工工程等9个单位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目前,6号至9号泊位已投产,待10号泊位投产后,该港区年集装箱通过能力将超过1000万标准箱,有望成为宁波舟山港第二个、全球第四个“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 与此同时,宁波舟山港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几大“元老”所在地——北仑港区,正在码头改扩建中破解码头分散、设备落后、扩张受限等时代遗留问题,让这个老港区焕发“第二春”。2020年底,北仑港区通用泊位完成华丽“变身”,又一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诞生;2022年8月,北仑山多用途泊位1号至8号堆场改造工程通过交工验收,进一步助力北仑港区加快打造集约化、成片化、专业化的集装箱港口集群。 隔岸对望的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榭港区,“千万箱级”泊位群的打造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工程二阶段3号至5号泊位及配套堆场等设施于2022年陆续建成并进入调试运行阶段,码头能力提升工程也已于近日开工建设;随着大榭集司拥入浙江海港大家庭的怀抱,大榭招商(大榭集司)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前期各项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中。 “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集群正加紧建设,“亿吨级”大宗散货泊位群的建设也快马加鞭。 舟山群岛水深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坐拥着国内唯一含两个可接靠40万吨矿船泊位的铁矿石码头——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随着2020年8月淡水河谷鼠浪湖磨矿中心在此建成,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完成了长达十余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征程,我国最大海上铁矿石中转基地、最大单体保税混配矿码头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夯实。今年3月,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卸船泊位延伸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同时靠泊作业2艘40万吨矿船也即将成为现实。未来,它将与宁波港域的北仑矿石码头以及新投用的30万吨级中宅矿石码头,共同串联起服务长三角、东北亚区域的铁矿石泊位群。 此外,液化油品、汽车滚装等专业化泊位也在这几年间实现了新的跨越,助力宁波舟山港在打造全货种经营体系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到2027年,形成穿山、北仑、金塘-大榭、梅山等4个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进一步提升油气、煤炭、矿石等3大亿吨级大宗散货泊位群能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奇迹……跟随着港口建设的铿锵步伐,世界一流强港的轮廓已愈发清晰可见。 
奋翅鼓“翼”乘风起 8年前,浙江沿海港口打破行政区域藩篱,整合优化全省港口、岸线资源,形成了目标同向、优势互补、联动协同、互利共赢的崭新局面。8年间,伴着一体化改革的东风,以浙东南沿海温州、台州两港和浙北环杭州湾嘉兴港等为主的“两翼”港口,进一步发挥聚合支撑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核心港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让港口一体化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 走进温州港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桩锤敲击声响彻云霄,施工人员抢抓工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状元岙公司进口肉类、水果指定口岸监管场地查验平台改扩建和一期危货堆场改造工程已经竣工投用,过去需要绕道其他口岸进口的部分肉类、水果以及危化品,可实现家门口港口直达。”温州港集团状元岙港务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国斌介绍道。 作为推动浙东南沿海港口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温州港持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码头泊位建设,聚力打造浙江海港“金南翼”。 在已建成状元岙港区一期工程8号、9号多用途泊位,二期7号集装箱泊位,以及乐清湾港区通用作业区(C区)2号泊位的基础上,2022年3月29日“强港日”当天,温州港5座5至10万吨级码头开工,总概算投资33亿元,这是温州港建港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中开工。新开工的码头包括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5号、6号泊位以及乐清湾港区C区1号、3号、4号泊位。项目建成后,乐清湾港区将新增年通过能力1477万吨,状元岙港区新增年通过能力100万标准箱,温州港全港货物通过能力将提升40%以上,为温州港打造东南沿海重要枢纽港口和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再添动能。 位于温州港北侧的台州港,则是浙江海港“南翼”的“生力军”,肩负着引领台州区域港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拓荒”使命。2020年8月,台州沿海各港区全面开放,掀起了码头建设的新热潮。2020年底,台州港头门港区一期工程口岸监管区项目开工;2021年11月,头门港区二期工程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及陆域堆场等相关配套设施全部完工;2022年8月,大麦屿港区多用途码头一期工程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及后方陆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不止“南翼”港口变化翻天覆地,“北翼”港口也是耳目一新。在嘉兴港独山港区Ⅱ号内河港池,10多台打桩机正矗立在工地上进行打桩,数辆挖掘机同时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这只是嘉兴港众多建设项目的一个缩影。 位于浙江海港“北翼”的嘉兴港立足“前海后河”区位优势,加快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近年来,嘉兴港乍浦港区D区3号泊位、二期内河港池4至7号泊位,独山港区A区4号泊位以及乍浦港区E区4号泊位相继投入使用,为嘉兴港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目前,独山港区A区、B区多个泊位,独山港区Ⅱ号内河港池以及乍浦野猫墩物流园区正持续推进建设。 
繁“星”满天终成炬 如果说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沿海港口好似大家闺秀,那秀外慧中的内河港口可谓是小家碧玉。作为沿海港口的延伸,内河港口为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物流运输架起了“便捷”桥梁。 一体化以来,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内河水运复兴计划,在全省各片区进行内河港口布局设点,形成内河港口网络体系。 在钱塘江中上游衢江航道衢州段,伴着货船马达的轰鸣声,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货船排成长队驶向远方。而这汽笛声声、船来船往的一幕,并非一蹴而就。2019年1月,衢州港龙游港区开港;2020年9月底,龙游港区桥头江作业区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正式运营;2021年12月,衢州港衢江港区大路章作业区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如今,作为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计划“西振兴”的重点项目——衢州港龙游港区已初步成为当地的钢材、煤炭集散中转基地。“2022年年底的时候已经启动了二期的项目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可以完工投入使用。”龙游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森军介绍道。 在湖州港长兴港区,满载着货物的集装箱正被龙门吊一个接一个地运至货船、货车上,它们将经由货船运输至下一个港口,又或是被送至临近地铁路长兴南货场,实现铁路集装箱、公路集装箱和水路集装箱的无缝对接。作为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计划“北提升”的重点项目——湖州港长兴“铁公水”项目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在2020年、2021年投入运营,实现为长兴乃至整个浙苏皖地区提供优质、绿色、经济的一站式服务。2021年底,三期工程正式开工,将推动多式联运和货物运输效率实现新的进步。 复兴内河水运的风也吹到了杭州。伴着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的通航,历时3年建成的杭州港钱塘港区下沙综合作业区已于2023年7月开港试运行。这是杭州港最接近杭州主城区的水上综合作业区,业务范围能涵盖钱塘区、临平区、萧山区、上城区、滨江区等城区需要货品运输的外贸企业,实现杭州千吨货轮通江达海。 深耕蓝海是一代人的使命,逐梦强港是一代人的担当。置身发展的新“十字路口”,港口建设者们将时刻铭记建港初衷,劈波斩浪、勇往直前,让世界一流强港的梦想早日漂洋过海、照进现实。 
来源:浙江海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