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装箱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集装箱发展


15年,上港集团洋山港区建设发展掠影
发布时间:2020-12-21 12:37

 

 

奋楫搏浪正当时

15年,上港集团洋山港区建设发展精彩掠影

 


浦江之东,活力涌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上港集团洋山深水港区犹如一颗入海明珠,推动上海港从“江河时代”迈向“海洋时代”。自2005年开港至今,洋山一期至四期工程相继建成,全体上港人立足港区勠力同心、辛勤劳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从蓝图化为生动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主力军”“排头兵”作用。

 

 

踏浪而来——“发展硬速度”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和枢纽型工程,洋山深水港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岛型离岸式人工深水港(世界首座海岛型深水集装箱港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际枢纽港。这里近百条国际航线互连互通,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起起落落,“吞吐”着整个世界。



20多年前,洋山只是散落在东海上的小岛,但因靠近国际海运航区,平均水深在15米以上,使它具有建设深水良港的基础条件。

战略布局恰遇时代机遇。1995年年底,为支持浦东开发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让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此,上海港乘势而上,向海而兴。

 

1996年1月,国务院召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题会议。会议明确,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需加快建设。9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治国方略》中东方大港的构想逐渐变为现实蓝图。

1996年9月~2002年6月,国内外128家研究机构,43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项目论证。

1999年,上海正式向中央上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200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设。同年6月26日,一期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桩,正式开工建设。3000多名建设者登上了孤悬海上的岛屿,他们在深海中用“吹沙填海”等办法构建形成一个总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相当于1400个足球场大小的陆地。

 

2005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工程——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正式建成开港,促进了上海港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的初步形成,助推了上海港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

32.5公里长的东海大桥连接起了海岛与大陆,从那一天起,上海正式告别了没有深水良港的历史。

 

2006年12月,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投产,同年迎来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

2008年12月,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投产,由此港区16个深水泊位全部投入运营,洋山深水港北港区主体工程全面建成。

 

 

2017年12月,洋山四期——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正式诞生,其核心操控系统,是上港集团合力“智造”的产物,为中国自动化码头首次安上了“中国芯”。

 

逐浪前行——“洋山新速度”


洋山港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区之一,15年来累计有1.97亿个集装箱在这里吞吐中转。2019年,1980.8万个标准箱在洋山港区完成装卸,首超外高桥港区,如果把每年在洋山港区吊装的箱子首尾相连的话,可以绕地球3圈。从开港之初323.6万标准箱,到2019年1980.8万标准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被誉为浦东“四大速度”之一的“洋山新速度”。

 

 

即便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当下,“洋山新速度”依旧强劲。2020年截至11月末,洋山港区共完成装卸超1850万标准箱,同比去年增长0.6%,全年有望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

 

2020年12月10日,洋山港区成立15周年之际,洋山一二期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一亿标准箱大关,洋山三期码头累计完成超过8000万标准箱,均超越码头设计吞吐能力。

 

作为洋山港区最年轻的码头——洋山四期迎来了3周岁,900万标准箱,这是洋山四期开港3年来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累计总和。“洋山新速度”带来的创新和闯劲,更是在这个“神奇”码头得到了充分诠释: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2018年达到201万标准箱,2019年实现327万标准箱,2020年有望突破400万标准箱,已基本实现了该码头建设的初期目标。

 

搏浪飞扬——“上港加速度”


按照上港集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箱量保卫战、突击战、攻坚战的工作部署,不仅洋山四期屡破纪录,洋山一至三期也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中开创了各自开港以来的历史新高。进入四季度,洋山一、二期以82万标准箱刷新月度吞吐量纪录;洋山三期奋战两昼夜,以20629标准箱刷新公司单船最大接卸历史纪录……

 

 

跳出一隅观全局,“上港加速度”背后体现的是集团倾力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去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30.3万标准箱,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海港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0.6%,但在后续努力下,伴随外贸形势转好,7月和10月分别创下开港以来的月度历史纪录。截至11月末,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87万标准箱,同比逆势上扬。12月1日,踏上4000万标准箱台阶,这个数字是去年全美国所有港口加起来的吞吐总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上港加速度”如此强劲,得益于中国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措施有力;得益于从二季度开始我国经济持续改善,货物贸易增长迅速,尤其是三季度以后涨幅加快,海内外市场的货物需求量进一步增大,甚至出现“一箱难求”的现象;得益于上港集团制定的一系列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组合拳”,推出集装箱增长专项措施,成立洋山、外港、内贸三大集装箱片区,以片区为单位发挥协同集聚效应……

 

 

纵观“十三五”,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17年首次实现从“3”时代进入“4”时代,成为全球唯一迈入4000万标准箱行列的港口。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连续第10年居世界第一。在全球连通度这一指标上,连续9年被联合国《航运年度评论》报告认定为世界第一,在全球港口班期综合服务水平中排名前3位,百米岸线吞吐量达到28万标准箱,年国际中转业务量突破465万标准箱,国际中转占比从2016年的7.2%上升到2019年的10.8%,水水中转比逐年递增,现已超过48%。

 

与此同时,上海港作为国际枢纽港在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显著增强。目前,全球80余家主要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在上海港开设班轮航线,网络对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航线密度达到每周290班,是全球集装箱班轮航线数量最多、覆盖地区最广的综合性港口之一。

 


在港口科技前沿领域,近年来,集团不仅在自动化码头深耕细作,而且还以“互联网+港口”理念,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了一站式业务集中受理、设备交接单电子化、电子设备交接单、全程物流信息跟踪查询、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平台,将无纸化、便捷、高效的港口服务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整个港航生态圈持续共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站在“十三五”收关、“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上港集团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上海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快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一流的航运发展软环境,推动形成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在配置全球航运资源、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力上形成新突破,为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全力以赴。

 

本篇全文刊登于2020年12月18日海港报2110期


封面照作者:汪正明


 

来源:上港党建网海港报 上港家园

 

 

 
走进阿联酋 看中远海运一路生花
河北港口集团“链”通天下 高效畅通
从货物到服务:世界级大港如何新生
上海中心效应凸显 重构全球航运版图
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的深水良港
天津港:码头与数智世界间的船票
辽宁港口 高水平开放向纵深发展
浙江省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
百年码头遇见数智化 解锁新质生产力
山东加速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版权所有©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 沪ICP备10215705号

运营 烟台华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