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因港而生的上海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的中部、“黄金水道”长江与沿海运输通道构成的“T”字型水运网络交汇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集疏运渠道畅通,腹地经济发达,肩负着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港集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上海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的殷殷嘱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磅礴的奋进力量,不忘强港初心,牢记强港使命,以“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为发展方向,锚定打造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目标,立足“1+3”战略体系,实现在“新科技”、“新区域”、“新业态”三个方面的新突破,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海运强国高质量发展。 深耕港口 主业稳定发展 上海港作为我国对货物外贸易重要进出通道,坚定不移地将代表全球货物运输先进运输发展方向的集装箱为支柱产业,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0年以来,始终保持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港进一步深耕港口装卸主业,以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发展格局为出发点,强化集疏运体系建设和港航物流资源协同,提高供应链全程服务水平,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 上海港洋山四期码头全景 2021年,在疫情、缺箱、缺舱等多重压力下,上海港逆势实现了470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不仅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还是全球唯一一个迈上4000万台阶的大港。在航线资源方面,上海港目前拥有国际航线超300条,已成为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最多、班次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连续11年荣登联合国发布的全球港口连通度排行榜榜首。链通全球的航运资源,也使上海港2021年国际中转首破600万标箱,国际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和确立。 面对市场波动行稳致远,抓住发展机遇乘风破浪。上港集团始终秉承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发展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争当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十年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稳步迈进。 牢筑防线 抗疫情稳外贸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来,作为我国外贸进出口重要通道的上海港,承担了重要的保通保畅、护民生、稳外贸、促发展的重任。 上港集团以“守住一条岸线、保护一座城市”为己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通过落实专班闭环管理、防疫关口前移、滚动风险排摸等措施,坚持扎紧港口疫情防控闭环,做到动态有序、科学精准防控,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 攻坚克难,步履铿锵。今年3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港顶着巨大的压力,迎难而上,全力保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稳定运转,助力稳外贸促增长。通过港区闭环管理、电子通行证、发展多式联运等多措并举,上港集团保通保畅,保障了港口作业没有因疫情中断一天。 1-9月,上海港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近35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0.2%,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其中,7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同期新高;9月,上海港集装箱昼夜吞吐量再创新高,9月11日首次突破17万标箱,充分体现了上海港的韧性,能够适应进出口物流需求的大幅反弹,更好助力腹地稳外贸促增长。 科技引领 打造智慧港口 上港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低碳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其中,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建成,标志着上海港实现了“大港”向“强港”的蜕变。 该码头是全球首座一次建成7个泊位的超大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目前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综合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之一,被业界誉为“集大成之作”。因真正实现零排放,也成为了绿色港口的先进典范,2022年荣获全国首家5星“绿色港口”荣誉称号。 相对于传统的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码头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的操作,在技术层面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反超,劳动生产率达到传统码头的213%。 2014年底开工建设和2017年12月开港试生产以来,洋山四期不断突破创新,2021年完成570万标箱,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码头产能不断释放。相较开港初期,洋山四期平均作业效率再提近30%。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视频连线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听取码头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洋山港建成和运营,为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更好条件。他希望上海把洋山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要有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加强软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港口运营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在我国全面扩大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以色列海法新港开港 除了不断完善母港各类智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上海港还积极将自动化码头建造经验推广到海外。2021年9月,上港集团以色列海法新港正式开港,这是以色列近60年来第一个新集装箱码头。该码头充分借鉴了洋山四期的技术亮点,是地中海沿岸最先进、最绿色、建设速度最快和成本最节省的码头,也是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上港集团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把海法新港打造成东北亚连接中东、欧洲的重要支点,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创新突破,立开放潮头。具有“智慧、绿色、科技、效率”的现代化码头,正从量的增多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技术装备和港口规模已走在世界前列,服务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为满足集装箱跨越式发展和打造全球领先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数字赋能 促贸易便利化 上港集团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多措并举,积极落实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全力推进港口物流服务的平台化、信息化、无纸化,致力于打通口岸数据整合的各个环节,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为优化港航业态,促进降本增效,使港口服务更便利,上港集团搭建专项平台,助力打造更便捷、高效、透明的上海口岸营商环境。 2019年,集装箱设备交接单(EIR)电子化平台全面推行,利用“互联网+”技术升级EIR相关业务的操作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EIR全流程的电子化应用,实现了车队运输系统、堆场系统和港区系统通过EIR对各方数据进行交互,达到数据共享。据估算,EIR电子化可每年节约物流成本5-6亿元,缩短单票口岸时效半天至一天。 上港集团还与上海海关、中远海运携手打造数据驱动、集成智能、协同共治的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促进提前申报、运抵验放等通关便利措施,大幅提升了口岸通过效率和便利度。贸易链、供应链、物流链被全程纳入共享平台,共同创建跨境贸易智慧通关新流程,形成支撑科学监管、智慧监管的大集成数据体系。 此外,上海港全面推动增值税发票电子化“全电票”,开具能力从10张/分钟,稳步提升至50张/分钟,应用量和成熟度居全国第一。 数字驱动,创新提效。数字化和平台化建设使港口业务实现全程无纸化,回顾新冠疫情这两年多,正是得益于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海港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保障港口物流服务的正常运转,实现了保通保畅。 过往可鉴,未来可期。上港集团这十余年的发展,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特别是总书记亲切关怀上海港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指引;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也得益于全港上下所有职工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奋力拼搏。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体上港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对上海港的嘱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记强港初心和使命,全面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深入实施科技强港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世界一流航运枢纽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上海港枢纽港地位,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助力上海国际航运 中心建设从“基本建成”迈入“全面建成”的新阶段! 来源:中国航务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