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升级:广西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发展模式 
整体上,北部湾智慧港口将实现北部湾集团港口群智能化、自动化、平台化建设,助力港口智慧化转型升级,在北部湾地区打造“信息广泛互联、资源优化配置、业务协同联动” 的全新智慧港口生态圈
广西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发展模式 撰文|程紫来 吴海斌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智慧港口是现代化港口发展演进的新概念。广西北部湾智慧港口将主要围绕港口智能运营、危险品精细管理、供应链互联协作、物流区域协同、服务敏捷保障、业务开放创新等6 个方面开展建设,以推进智慧港口在港口作业效率、供应链上下游协作、信息互联互通、增值服务与体验、危险品安全管理、港口生态圈建设等方面的提升。 一、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目标与总体技术框架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物流业务的融合渗透,围绕打造北部湾智慧港口中智能化管控系统、数字化供应链和“互联网+”创新平台三大核心应用,重点开展:“一条链”——链接集团港口、物流、工贸、地产和投资全产业的北部湾智慧物流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衔接协作;“三张网”——包括北部湾港口群节点网络、西江经济带腹地物流网络、东盟自贸区港航运输网络在内的北部湾区域性港口群业务运作与服务网络协同等为重点的示范应用系统建设,实现相关领域流程再造、业务协同、管理创新,推动实现“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的港口物流运作体系,形成具有“信息广泛互联、资源优化配置、业务协同联动”的港口物流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构建“一个圈”——基于共享经济与平台经济的北部湾区域智慧港口生态圈。
由下往上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总体技术框架:第一层是感知层;第二层是硬件环境支撑层;第三层是数据资源层,包含基础信息数据库、货物信息数据库、集装箱信息数据库、业务信息数据库、主题信息数据库等,为智慧港口提供数据、信息支撑;第四层是软件环境支撑层;第五层是应用层。
二、北部湾智慧港口系统建设 1. 智能化管控应用系统
(1)智能化管控与决策分析平台 智能化管控与决策分析平台主要由北部湾港集团正在以及即将建设的集团战略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基础应用系统提供支撑,各系统功能描述见表1。

(2)危险货物运输智能化管控系统
危险货物运输智能化管控系统包含风险源在线监测系统、危险货物作业连锁核查系统两个子系统。 表1 智能化管控与决策分析平台功能
风险源在线监测系统是为北部湾港集团落实以及加强重大风险源监控企业主体责任提供管理、技术支撑。风险源在线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危险品作业视频监控、危险品专业化码头自动控制与应急处置、风险源在线数据采集与接入、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报警以及风险源信息上报等。 危险货物作业连锁核查系统主要围绕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实施动态跟踪与核查,以提高集团安全管控水平。危险货物作业连锁核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危险货物作业与跟踪、危险货物作业连锁核查与违规报警、隐患排查与应急处置、危险货物作业上报以及相关应急预案库。
2. 数字化供应链应用系统
(1) 物流运输链一体化协作系统
为实现集团物流上下游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无缝衔接,实现集团物流资源的连接与互联互通,将基于现有系统建设物流运输链一体化协作系统。
物流运输链一体化协作系统将涵盖集团所有产业的物流运输链,通过仓储和陆运系统的升级,实现物流运输链各节点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提升物流运输作业效率。同时,通过高效整合物流运输链资源,促使物流运输链各参与主体融合、协作,宏观上提高物流运输链上下游各参与主体的管理效能和效率。主要功能包括运输管理、仓库管理、客户协同管理、供应商协同管理、结算管理、运力管理、供应链智能协作管控等。 (2)“一单制”电子订单系统
“一单制”电子订单系统将整合原有汽运单据、场站作业单据、铁路货物运单、港口作业单据、海运提单,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实现货物“一站委托、一次收费、一单到底”,强化集团一体化服务保障,实现全物流运输链数据合作、交换与共享。 “一单制”电子订单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订单接入、订单创建、订单合并、订单拆分、订单状态等。
(3)区域港口群网络协同调度系统
区域港口群网络协同调度系统包含东盟自贸区港口信息互联互通系统、虚拟无水港与物流资源协同调度系统两个子系统。 东盟自贸区港口信息互联互通系统旨在实现集团区域港口群节点网络、腹地无水港运输网络、东盟自贸区港航运输网络三网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推动面向东盟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衔接,有效整合跨国物流资源,实现区域物流网络协同发展。东盟自贸区港口信息互联互通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中国北部湾港、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动态船期共享和集装箱状态全过程跟踪。 虚拟无水港与物流资源协同调度系统将实现船舶、港口、铁路、场站等物流资源的最优衔接,以及主要物流节点的高效整合。虚拟无水港与物流资源协同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穿巴航线调度、海铁联运班列调度、冷链物流协同调度、公路运输资源调度、虚拟无水港港口资源调度等。
3.“互联网+ 港口”信息服务应用系统
(1) 一站式客户业务与信息服务系统
一站式客户业务与信息服务系统旨在系统整合、集中展示集团物流信息、服务资源并提供可定制的服务,通过信息化作业模式,为客户提供物流实时跟踪和动态查询,同时配套相关的物流管理及增值服务,并且搭建高效、便捷和安全的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建立物流公共信息数据库,提供物流公共信息、物流资源信息、物流跟踪信息、行业监测信息、供求平台信息等数据服务,主要功能包括:综合信息服务门户、集团资讯、物流资讯、物流服务及应用、系统接口等。
(2) 广西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北部湾港集团现在已建有交通物流公共平台,智慧港口建设将以现有系统为基础,接入和建设广西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广西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广西节点,将依托信息网络,以整合、开发、运用信息资源为核心,构建管理创新、模式开放、功能齐全、信息整合、资源共享、界面清晰、操作便捷、用户友好的分布式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公共信息、物流资源、物流跟踪、行业监测、供求平台等。
三、 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预期效果 1. 形成港口群资源整合的智能化管控系统, 在国内率先实现区域港口群资源整合、统一管控
当前,我国港口面临着港口资源整合的趋势与大环境,例如浙江宁波舟山港的整合以及浙江海港委的成立、河北省港口资源整合、江苏省港口资源整合、辽宁省港口资源整合等,然而,区域性港口资源整合目前在管理理念、统一管控、协同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与瓶颈。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港以北部湾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依托,有效整合了区域港口群的物流资源,实现了三港战略、规划、建设、发展的统一,在国内首先实现了区域性港口资源整合。目前,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将融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技术,打造北部湾港口群智能化管控应用系统,建设智能化管控与决策分析平台,推动北部湾港口群管理、生产、运营一体化发展,通过实施港口智能化调度以及多式联运高效衔接提升港口群运作效率,通过系统性优化作业流程提高港口物流运输链效能以及客户服务品质。
北部湾智慧港口通过建设港口群智能化管控应用系统,将构建统一、高效的调度平台及信息系统,有力推动集团整体协同化运作。此外,北部湾智慧港口将通过信息化建设以及业务流程再造等手段,强化集团智能化管控,有效整合区域港口群资源并显著提高效能。因此,北部湾智慧港口建立的智能化管控应用系统使得北部湾港集团在我国港口群整合、区域性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效能和协调管控能力提升等领域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并可作为区域性港口群资源整合经验供我国其他港口参考借鉴。 2. 形成贯通产业链的数字化供应链应用系统,有效延伸集团港口物流上下游产业链
在当前经济面临新常态、港口转型升级、市场供需不平衡等新形势下,我国港口亟须提高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转型升级,由传统的装卸、仓储等业务向现代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商贸、金融等业务、功能拓展,提高服务质量、效益和水平。北部湾港集团注重经营管理理念更新,以自身优良的港口资源和工业、贸易资源为依托,建立并初步形成了以港口板块为主业,带动物流等其他板块协同发展,以港口为依托发展临港工业并投资贸易,坚持并不断提升集团中港口板块地位的“港—产”整体发展模式,集团业务由传统的港口、物流成功拓展至新兴的工业、商贸和金融等领域。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将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的深度融合,着力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应用系统,有效整合集团港口、物流、工业、商贸、金融等资源,通过集团产业供应链数字化无缝衔接、运输与库存精准管控与决策支持、全程供应链物流跟踪可视化、板块间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等手段,显著提高集团整体供应链效能,改善客户服务质量。
北部湾智慧港口通过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应用系统,以港口为核心,高效整合物流、工业、商贸、金融等集团内外部资源,促进各参与主体全流程协作,联通并优化上下游供应链,打造北部湾智慧港口全产业生态圈,推动实现物流运输链的一体化协作和基于“一单制”的高效运输组织,进而提升集团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优化港口供应链上下游协作、加速北部湾港口群转型升级。
3. 形成成熟的“港—产—园”业务模式, 面向东盟,连接“一带一路”,实现我国港口“走出去”
近几年,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走出去”逐渐成为了我国企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面对新的世界局势和发展环境,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强调沿线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为我国港口“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走出去”逐渐成为港口企业新的发展趋势。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抓住“走出去”的大好机遇,以承建的国家级马中关丹产业园项目为依托,实现对于马来西亚关丹港的相对控股(占股40%),并与国内企业合作,在马中关丹产业园共同投资建设了一家350 万t 的钢铁厂;另外,还与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正式接管了文莱摩拉港集装箱码头的运营管理工作(占股51%),之后则进一步启动开发摩拉港的后方区域,目前已初步形成“港—产—园”的“走出去” 发展模式,同时实现了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走出去”。
北部湾智慧港口以区域港口群网络协同调度系统建设为依托,探索“资源整合优化、业务衔接协同、信息互联互通”的智慧港口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动与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等东盟国家的项目合作,同时以东盟为核心,进一步沿“一带一路”打造港口战略性枢纽, 通过面向东盟、连接“一带一路”的资产协同调度和物流运输组织,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格局。 4. 形成具有先发优势的港口物流管理、技术、信息标准,实现面向东盟、“一带一路”国家的输出
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将紧抓国家将广西作为战略支点,构建面向东盟、辐射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国际通信网络枢纽与体系,积极参加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工作,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互联网+ 港口”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将东盟各国的港航和物流运输信息汇集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中国— 东盟信息港当中,实现中国—日韩—东盟之间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此外,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也将依托自身在港口整合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建设完善智能化管控应用系统、数字化供应链应用系统等相关系统,探索研究物流供应链业务流程与管理系统标准、“一单制”电子订单标准、区域港口群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客户服务应用接口标准、外部系统接口标准等相关标准。 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将充分运用“一带一路”政策优势,优化供应链业务流程,研究并制定供应链业务流程关键要素标准,然后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中国—东盟信息港,将相关标准推广至国内其他港口、港口集团以及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等其他东盟国家港口,从而真正实现我国交通、物流、港口管理理念、技术、标准向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输出。

四、结 语 在当前新形势下,北部湾港作为广西的重要战略资源,其核心地位越发凸显。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能够为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促进广西开放开发、构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桥头堡、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依托北部湾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发展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中所具备的天然优势,智慧港口建设将是未来北部湾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广西实现“门户、支点、通道” 建设的核心载体。同时,高效融合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打造更为理性、更为柔性、更为智能、更为和谐的智慧港口,也将使得北部湾港能够更好应对即将展开的新一轮港口智能化、自动化竞争,高效助推港口“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北部湾港创新、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港口
|